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,有一对兄弟院士。哥哥黎介寿,83岁,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、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、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;弟弟黎磊石,81岁,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创始人,国际著名的肾脏病学者。兄弟俩与8年前去世的大哥黎鳌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一门三院士,他们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。黎介寿为攻克小肠移植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,在进行了长达5年的动物实验后,成功地为一名短肠综合症患者移植了250公分异体小肠,打破亚洲小肠移植“零”的纪录。随后,黎介寿又开展了亚洲第一例肝肠联合移植和亲体供肠移植,并在国内率先将全肠外营养技术应用于临床,外国同行称他是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。黎磊石从事20多年热带病和血吸虫病研究,在国内拥有权威地位,之后涉足肾脏病临床领域,他和学生做的肾移植,人、肾成活率都达到100%,居世界第一,他还在世界上首创吸附疗法,成功治疗“脂蛋白肾病”,由他领衔的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年门诊量从2001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16万人。现在,院士兄弟将各自从事的领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,培养出300多名硕士、博士、博士后,其中许多人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 黎磊石:我是在与病人接触中间、在工作中间,我对病人的这种同情心越来越加深,所以到了现在为止,我没有办法说看到病人在痛苦的时候,在被疾病折磨的情况下,你不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为他解决痛苦。
做医生就要爱病人,是兄弟院士恪守的从医信条,只要有危重患者,他们总是第一个赶到。一位患肺气肿的病人突然窒息,哥哥黎介寿冒着被感染的危险,口对口为他吸痰;一位危重病人经济困难,准备放弃治疗,弟弟黎磊石好言相劝并给他垫付了医药费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 黎介寿:我们都已经80多岁了,直到现在为止,都还是这样的心情,治好一个病人,抢救一个危重病人,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,心情上非常愉快。
半个多世纪以来,兄弟院士互相帮助,比翼齐飞,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10项,军队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19项。如今,他们仍奋战在科研、临床一线,只要不外出会诊,每天准时上班,坚持每周门诊一次,做两到3台手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