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统计显示,正在施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各项工程,优良率达到85%,其中,依靠创新,一些以前从未遇见过的技术难关被工程人员成功攻克。
记者:这里是即将完工的南水北调中线漕河渡槽工程,表面上看没什么特别之处,但它却是目前我国施工难度最大的输水渡槽工程.
输水工程最怕的就是裂缝,按过去的经验,确保没有裂缝,渡槽长度的最大极限为十米,可为了保证每秒150立方米流量的设计要求,漕河渡槽单体长度为三十米,整整是极限长度的三倍.更困难的是,这个超极限长度的渡槽上面还要承担3000多吨水的荷载.
南水北调中线漕河建管部 部长李长春:多吨的荷载是个什么概念呢?就相当于在我们渡槽单跨六百平米的面积上,有一百多部载重卡车压在上面.
面对从未有过的长度和负载,工程人员进行了上百次的创新性试验.他们发现,解决裂缝问题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对混凝土的使用方法.
南水北调中线漕河建管部 部长李长春:我们就象对待婴儿一样(仔细),对混凝土的表面保温,混凝土的内部降温,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不裂缝.
目前工程接近尾声,渡槽没有出现一处裂缝.漕河工程的难关看得见,而即将开工的穿黄隧洞工程的难关却看不见。在黄河河床下几十米深处打一条穿过黄河的隧洞,工程人员面对的是黄河独特的地质条件。
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设计院院长 钮新强:这个河道比较复杂,它是几千年一级一级冲刷成这样,它怕什么?怕里头推进过程中有较大的卵石,或者一些古木。
如何在30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寻找出一条3400米长的没有障碍物的地下线路,经过反复研究,工程人员每隔50米打一个钻孔进行勘探。600个钻孔、40000米深的勘探工作量创造了水利工程新的纪录。目前,穿黄隧洞地下地质条件已基本探明,穿黄隧洞将以每天十多米的速度前进,整个穿黄工程将在2010年完工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