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学发展·共建和谐】河北邯郸:靠自主创新改变老工业城市经济结构


发布时间:2007/7/18 19:38:43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信息来源:央视网

纺织、陶瓷、钢铁这些传统的行业曾经撑起了河北邯郸发展的半边天,如今,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通过不断创新,让传统工业企业一家家脱胎换骨。

这块布从外表上看,我们看不出它跟其它布有什么区别,但用这块布做成的床单被套在欧美市场能卖到1万多块钱,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?

邯郸圣绵纺织有限公司职工 徐崇菊:在一平方英寸的方格里,密密麻麻的是由1350根线组织,我们日常穿的衣服,他的经纬密度只能达到200根线左右。

就是这一平方英寸的变化,让传统的纺织业迈进了高科技的行列。

邯郸圣绵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晓群:过去一个产品可以干20年、30年,现在一个产品可能就是3天5天,06年我们创新了357个新产品,人均劳效是原来传统纺织企业人均劳效的5倍到6倍。

短短的5年时间,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?话还得从头说起,2003年,这家老国企国为技术落后而步履维艰。

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副主任 闰德英:在03年的时候,他想在我这儿建新厂房,需要购地、需要建厂房,这都需要钱,怎么办,光购地款就500万,开发区给它垫出来吧,等你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再还。

就这样,圣绵建成了占地100多亩的新场区,但有了新厂房,设备又买不起了,更要命的是,一年只有一季的绵花企业拿不出钱来收购。

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 郭旭涛:我们以开发区的信誉度为企业进行风险担保,一个月的时间,为企业融资5000万。

经费的保证让企业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硬件的上的更新换代,而且让企业有能力组织研发,经过2年的攻关,企业成功研发出了比我们现在穿的衣服密度高5倍的布料,当然企业的利润也是翻了好几番。

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郭旭涛:我们从融资、技术支撑和服务等等方面为企业搭建一个创业创新的平台。

创新正在让邯郸的传统企业一家家脱胎换骨。曾经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台复印机的汉光公司,进去靠给国外的企业配套过日子,现在的情况是,国外的同行成了它的配套企业。而不断地创新带给邯郸的变化是,今年上半年,邯郸近800亿的GDP当中,绿色GDP占了77%,这个比例在5年前,还不到3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