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农业:60年北大荒的精神追求


发布时间:2007/8/18 13:23:43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信息来源:央视网

60年前,响应支援解放战争、支援国家建设的号召,一批批复转军人、支边青年、知识青年先后来到黑龙江垦区,那时的垦区就是著名的“北大荒”。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年的艰苦奋斗,它已经从亘古荒原变成了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,今天的“北大荒”又有了新目标。

按照新目标,到2010年,黑龙江农垦国有114个农场,粮食年产量将再增加1/3,达到300亿斤,这意味农垦职工一个人种粮就能养活100个人。(示意图)目前,垦区17处大型灌区改造、500个农机装备作业区工程建设已经开工,位于广西的第八个大豆加工厂这个月底就要投产。

黑龙江农垦九三油脂集团党委书记 韩树发:

(之前)在南方我们的产品没有话语权,这个厂建成之后,我们的产品在南方就有销售据点了。

谁能想到,这个局面背后,农垦需要面对的是当前国际商对大豆价格的绝对垄断,是近千家外资大豆加工企业全线压境国内市场,韩树发记得,他们在哈尔滨的第一个加工厂刚建成,一夜之间,黑龙江大豆收购市场就冒出5家国际大豆企业,哄抬价格。

黑龙江农垦九三油脂集团党委书记 韩树发:

记者:最初的价格是多少?

1块2(一斤)

记者:价格保持了多长时间?

哎呀,只保留了一个小时。之后一直在变,一直变到来年的4月份。

为开拓出自己的市场,九三油脂坚持半年跟随高价收购了200万吨大豆,随后为防止夜长梦多国际商掉头砸市,1500多职工,24小时不停歇,提前一半时间完成加工销售。就这样,这个企业6年间销售收入从不到4亿元增加80多亿元。这让黑龙江农垦第一代农场场长周光亚深有感触。

黑龙江农垦第一代农场场长 周光亚:

还是得靠北大荒这个精神。

记者:什么精神?

艰苦奋斗啊。

就是凭这种精神,才有14万复转官兵、20万支边青年、54万知识青年前赴后继挺进北大荒;昔日蛮荒之地才变成了3600万亩良田;昔日的人拉犁才变成了总动力近500万千瓦的中国最大农业机械群;昔日茅草搭建的马架子地窨子才变成了140座新型小城镇。凭借这种精神,今天的北大荒在国家的支持下,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。

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 吕维峰:

今年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给与垦区的支持就达到10个亿,它包括小型农田水利、农村公路、农业综合开发、土地整理等项目。

说到土地整理,就不能不提建三江的万亩大地号,您能想到吗?这块地有17000亩,亚洲第一。

建三江分局种子管理处处长 高原:

把5000亩地的低产田、低洼地和草甸子,改良成了高产田。

5000亩土地就能多打粮食25万斤。60年来北大荒人在国家120亿元资金支持下艰苦奋斗,建设起了年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的中国最大农业企业集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