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霍山:“两难”对接成“双赢”


发布时间:2007/4/5 19:32:43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信息来源:央视网

一边是深山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匮乏,一边是劳动力转移后房屋土地闲置。安徽省霍山县采用“以户对接”的方式,既盘活了农村的沉淀资产,又安置了困难群众。两难对接取得了负负得正的良好效果。

春耕大忙季节,家住大别山深处的朱思成每天都为如何不误农时而伤脑筋。

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白莲村 朱思成:我人住在河那边,山林在山这边,一天只能干四、五个小时活,剩下的时间就在路上废掉了。

山上的朱思成为生产条件恶劣犯愁,山下的张守福却有完全不同的烦恼。他在外当医生20多年,全家老小早已在县城定居,老家的房子和承包地没人照看。

安徽省霍山县中医院主任医师 张守福:转让也很困难,但这个土地搁那闲置着也产生不了什么效益了。

资源不足的贫困村和资产闲置的“空心村”同时存在,当地政府如何破解这两大难题呢?

安徽省霍山县县委书记 束学龙:我们在工作实践当中就考虑能不能把这两方面统筹起来考虑,对接起来。

通过全县范围的自愿报名和摸底调查,霍山县筛选出260个已经在城镇稳定定居的农户,并把每户的房屋、土地统一造册,向需要搬迁的农户推荐。双方达成意向后,由政府出面协调搬迁户到迁入地的村集体落户,然后再与出让户签订土地承包权、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合同,严格按照《土地法》、《土地承包法》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物权流转。

霍山县大化坪镇副镇长 范润生:我们政府就起一个构建一个平台(的作用),没有什么指标,完全尊重移民的意愿,双方都要满意。

经过自愿对接,白莲村的朱思成相中了张守福老家紧靠公路的老房子和承包地,但谈好的5万5千元价钱却一时拿不出来。意料之外的是,霍山县政府及时帮助老朱买了单。因为“以户对接”只有其他扶贫安置方式的三分之一,政府干脆将搬迁补偿、扶贫开发等各种补偿补助款项集中起来,为每户移民建立专户支付对接款,剩下的钱搬迁户还能取出来发展生产。

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白莲村 朱思成:现在确实方便了,房子周围这一片山场都是我的,我要全部造成山林,种上毛竹。

目前,霍山县通过“以户对接”的方式安置移民100多户,盘活农村闲置资产800多万元,还有120多户正在自主选择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