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省在科研立项、经费投入、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,引导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,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。
由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——江苏沙钢集团自主开发的X80管线钢项目日前获得成功,这是世界上最高端、也是西气东输等工程必须使
用的管线钢材。面对成功,沙钢总工办主任陈少慧却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尴尬:由于自身缺乏研发人才,沙钢最初计划和国内实力最强的科研
单位合作开发X80,不料这家单位已经与另一家企业签定了保护性合作协议。
沙钢集团总工办主任 陈少慧:
所以我们即使花再多的钱,也只能拿到低一个等级的技术。
不得已,沙钢决定引进高层次人才自主研发X80,但陈少慧又遇到了新问题,单凭生活条件、薪酬待遇,对沙钢来说都好解决,然而在过去
,科研立项、成果申报和科研基础设施,优势都在高校、科研院所,只为生活待遇,许多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到企业来。2006年之前,沙钢引进
的硕士以上科研人员还不到10人。而在江苏全省,企业需要的人才60%都在企业之外,全省研发机构设在企业的不足1/3。为了改变企业人才的
弱势局面,江苏省从科技资源配置入手,启动了政策改革。
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 王秦:
在项目立项上,今后凡是应用技术领域的项目,全部以企业为主体申报,政府经费主要投向企业,在科技评奖上,重点奖励那些在企业应
用已经取得效果的成果,基础设施、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今后70%要集中在企业。
现在,身为企业科研管家的陈少慧已经底气十足了,沙钢已获得近10项政府资助课题,扶持经费五六千万元,全省第一个省级钢铁研究院
也直接落户沙钢。科研环境的优化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力磁石,今年沙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比过去总数的两倍还要多,X80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自
主研发成功。
沙钢集团总工办主任 陈少慧:
以前申报项目是我们找高校,现在反过来高校也在找我们。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现在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这样一个政策。
今年,江苏有100多位企业领军人才被列入政府重点扶持计划,在江苏科技进步奖评选中,企业获奖成果首次超过高校和科研院所。
专家点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张颢瀚:
以企业为创新主体,引导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,也就抓住了自主创新的突破口,抓住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有效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