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行政区划、促进经济发展,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灾区恢复重建,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。
记者:这里是河南省卢氏县黑了宿村,今天这里的66户受灾群众陆续搬进了由政府帮建的集中安置点。
河南卢氏县黑了宿村村民张银良:这新房子你看都是三室一厅,还带一个厨房,还有一个卫生间,还有一个小院儿,我们农村人都不敢想象的。
今年7月卢氏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,近万间房屋需要重建。在群众自愿前提下,当地没有完全就地重建,而是打破镇村行政区划,新规划了十三个集中安置点,并提供8套不同户型供村民选择,文化室、卫生所、幼儿园、沼气等配套公共设施也全部到位。
河南卢氏县委副书记王战方:我们在规划当中坚持高标准,就是不仅解决了这一次农民住的问题,更主要是解决了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问题。
今年河南共拿出近两亿元资金用于补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,并实施减免费用、优先贷款等优惠政策。目前,灾区房屋重建已基本完成。
因地制宜把恢复重建与促进村民经济发展相结合,也成为安徽、云南、江苏、湖北等地灾区的亮点。在四川达县岩门村,今年七月的一场山体滑坡毁掉了552户村民的家园。眼下在社会各界和政府帮助下,一个特色农民新村已初具雏形。
记者:我身后是一个三开间的套型,我们注意到它的净空特别高,达到了三米三,而这个套型的设计呢,是以家带店的格局进行的规划,以后将形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崭新的岩门新村。
四川达县岩门村党支部书记李隆富:我们这个地方新修还有个农贸市场,再一个我们还有一条公路,我是一个灾民住到这里,还是很满意的。
截至10月底,四川已投入资金2亿8千多万元,完成恢复重建的房屋占到总量的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