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了解到,2006年我国水上救助成功率达到95.7%,国家专业的海上救助队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:我们平均每天从海上救助脱险的人员是46人。
入冬以来,10次寒潮大风袭击我国沿海,近300名船员遇险。散货船“新宝1号”轮在渤海湾船体进水,当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抵达事故水域时,海水已淹没难船的指挥楼顶,14名船员危在旦夕。救生员在从20多米高的空中下降时,根本无法控制方向。
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生员王军:当时海面上的风力达到9级以上,我有两次差点撞到船上的桅杆上去。
几经周折,当救生员下到船上时,船体已迅速下沉。
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生员王军:当一个大浪从我头上过去之后,我低头一看,我怀里抱着的船员还在怀里,当时我就放心了。
经过5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,在海水淹没船体的最后一秒,所有船员成功获救。
记者:在山东蓬莱的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,这架飞机就是从死神手中把遇险船员的生命强夺回来的“海上救星”,像这样的救助直升机在我国黄海、渤海、东海、南海已经有9架,随时待命。
大寒潮期间,浙江籍的一艘渔船在东海海域遭遇大风,不幸翻沉,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仅用2个多小时,成功救起了救生筏上命悬一线的14名渔民。
2006年5月,台风“珍珠”横扫东沙群岛,20多艘越南渔船突然失踪。南海救助局出动专业救助船,迎着15级的大风冲向台风中心,展开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际海上救援行动,330多名越南渔民脱险重生。
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:我国沿海已经初步建立了立体救助的框架和体系。直升机的飞行半径已从原来的80海里扩展到100海里,应急反应速度在半小时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