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、辽宁在土地挖潜中没有满足于简单的面积增加,而是辅之以完善的开发配套措施,一分投入赢得两分收获。
丰收在望,河南扶沟县苏寨村的村民杨兆洋,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到自家的玉米地里去转上几圈。
河南扶沟县苏寨村 村民 杨兆洋:
今年我这个玉米亩产绝对在800斤以上,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产量。在没整理以前,可以说地旱了不能浇、涝了不能排,最好的产量也就是三四百斤。
老杨所说的整理,就是河南省目前正在进行的土地“三项整治”。作为粮食大省,到今年,河南已经连续九年实现耕地“占补平衡”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废弃土地的全面整理。老杨家这块玉米地所在的六千多亩良田,去年还是黄河一条支流故道的沼泽滩地。在把这片滩地列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之后,当地并不只是简单地填平沼泽平整土地,而是照着高效农业示范区的标准来建设。
河南省扶沟县土地整理中心 主任 李清占:
总投资800万元,整理后新增耕地6024亩,基本上项目区达到了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沟渠相通、旱能浇、涝能排的高效示范区。
现在老杨所在的苏寨村,耕地面积已经从土地整理前的1900多亩,增加到了4000多亩。仅今年麦收之后,全村1700多口人,每人就平均从多出来的耕地上增加收入600多块。
辽宁沈阳采取了向空中要土地的策略,不但土地的使用面积翻倍,效益也翻倍。在沈阳市沈北新区,像这样两到三层的标准化厂房有200多栋。
沈阳市沈北新区 副区长 王忠昆:
用1300亩土地建设了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,相当于原来2600多亩土地建设的厂房,引进的企业也是原来的两倍以上。
在这里,除了生产区,每十几家企业可以共用一个专门的服务区和生活区,所有的安全保障、食宿服务、防火、用电等日常事务都有专业的物业公司统一负责。完善的投资服务,为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,现在沈北新区已经有196家企业进驻了这样的厂房。
沈阳科奇电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 邵长青:
配套服务这个比较好一点,企业抽出更多的精力,从事于开发产品啊,企业的发展,这样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状态。
目前,类似的工业用地模式正在沈阳全面铺开,到年底将有1000万平方米涉及多个产业的工业用地项目陆续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