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:基地加农户的造林方式成效一年顶10年


发布时间:2007/6/16 3:39:43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 信息来源:央视网

乍一看这个场面,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收割机收割庄稼呢,仔细一瞧,原来他们是在植树。当地林业部门的人说啊,这些植树机、水车都由专业的林木加工企业提供,农牧民只负责插苗培土就可以了。像这样一支小分队,一天可以造林2000亩,是什么关系能让公司和农牧民配合得如此默契呢?

内蒙古扎赉特旗林业局局长 刘新民:我们打造了一个生态的产业链条,将公司和农户的利益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据这位局长说啊,这个产业链的一头是他们去年引进的一家林木深加工企业,企业的任务是用5年的时间绿化当地100万亩的荒山荒地,10年后林木成材,使用权归企业,但政府也有个条件,到时候砍一棵,补一棵。

内蒙古绿丰园公司董事长:从去年到现在,已经完成荒山荒地(造林)大约是20万亩。

一年20万亩,也就是说每年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种下1500多万棵树,这个数字仅凭一个公司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,怎么才能兑现呢?那还得归功于处于产业链另一头的农牧民。

内蒙古绿丰园公司董事长:给地方老百姓带来了一个打工赚钱的机会,树木造完之后,利用林间隙地,搞种植。

原来啊,这基地跟农户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。造林的时候,这些农牧民每个月都能拿到企业发放的工资,林木成长期间,他们是公司的护林员同样拿工资,林间地的使用也归他们,这些地不仅可以种药材,还可以养鸡鸭。

内蒙古扎赉特旗农民 牛那音台:一年下来,能得个7、8千块钱,比种地强多了。

扎赉特旗仅荒山就有100多万亩,适宜造林的荒地近千万亩,这么多年过去了,政府也投了钱,农牧民也费了劲,但终就由于政府投入不足,再加上农牧民耗不起林木长达10几年的成材过程而收效甚微。自从以这种基地加农户的方式造林后,一年的效果顶过去10年。

这位局长说啊,以前一到植树的季节他就头痛,即便是种一亩也得他组织人种,现在不同了,他们的任务就是监管,管你按规定植树造林,管你不能乱砍乱伐。企业成了造林的,农牧民成了企业的,利益的链条串起来的是一条生态的产业链,而这个产业链带给内蒙古的变化是,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内蒙古植树造林700多万亩,面积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。